/EN

行业洞察

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洞察 / EP访谈 | 易加三维:金属3D打印的追赶者,直接制造的进击者

EP访谈 | 易加三维:金属3D打印的追赶者,直接制造的进击者

文章和图片来源:        时间:2020.12.16        点击率: 552

  EP访谈,2019年,北京易加三维科技有限公司的金属3D打印设备出货量达到52台,公司营收为 8100多万元。此次在TCT亚洲展倒计时50天的之际,我们特别和易加创始人冯涛,聊一聊易加三维的市场进击。


  3D打印技术的趋势?


  在易加三维成立的时候,我们就把3D打印设备定位为生产工具而不是模型快速成型机,从现在3D打印的技术发展来看,的确已经开始在走向直接制造、批量制造,而且从有些零件性能来讲甚至超过传统工艺。正因如此,易加逐渐把增材制造设备与工艺的开发都逐步转到直接制造上来了。


  我本人从93年开始从事增材制造设备的研制开发和应用,一开始是SLS设备,后来更多专注在金属3D打印机上。现在,易加三维无论是SLS设备还是金属设备,都是面向直接制造的。


  在SLS上易加三维已经积累了一些自己独特的技术,并且做了比较多的直接制造上的尝试。比如我们为一些品牌提供了约1万双的TPU晶格状3D打印鞋中底,获得了一定的市场反响;19年我们就给客户交付了能打印医疗植入物PEEK材料的,350度的高温打印机;目前在TPU材料的打印水平上,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不仅有鞋中底,还有医疗枕、脊柱侧弯矫形支具、竞技体育防护用品等。我们愿与更多品牌鞋企、医疗机构等加强互动与合作,继续推动SLS技术的市场化发展。


  只是,从SLM和SLS的技术发展来看,金属SLM更符合生产工具的属性,所以我们目前把主要的人力、物力和销售放在了金属打印这方面。


  尽管相较其他的厂商而言,我们的金属机出货量还不算多,但是近两年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设备的买方基本上都是真正的用户,我们欣喜得看到这些设备作为生产工具在日夜不停地运行,使我们看到了金属打印的未来,现在有了真正的用户,并且陆续产生了复购,这说明金属打印的产业应用正在发展和壮大。2019年,我们的金属3D打印机的复购率在30%左右,而且有明显增长的趋势,这是个很好的转变。


  2019年易加三维的金属3D打印设备出货量达到52台,这数字并不说明我们取得了一个特别突出的成绩,在金属3D打印领域,尤其相比一些知名的国际的品牌,我们还是一个追赶者。因为我们2014年才成立,比铂力特、华曙甚至汉邦的成立时间都要晚,所以我们的定位基本是一个后来者、追赶者。



  (易加三维金属3D打印的模具照片)


  作为金属打印的追赶者,易加三维如何定位和布局?


  各个行业本身市场规模是在不断扩张的,相对而言我们属于追赶者,我们明确我们的设备是切分中偏高的市场定位。按照去年销售的设备的主要应用领域来看,超过一半都是做工业的零件制造,比如高端模具和航空航天,另外还有一些比如专门做散热器、汽轮机部件、汽车试制件、医疗植入物;这些领域,以高性能金属零部件直接制造为主,就是我们的业务重点方向。学校以及研究机构,比如材料开发做粉体的,也占一小块大概会有10-15%。这些都比较零星。总的占比方面,工业零件制造包括航空航天和模具等大约60%,齿科和医疗25%,其他15%。


  我们的设备定位还是在高性能零件的直接制造上。在模具领域,我们追求的是可以做到A1甚至是A0光洁度的模具,另外我们追求打印效率在行业内做到最快。在航空航天,对零件的要求、打印质量控制、一致性都有非常高的要求,我们会定位在这样的领域去深耕,目前我们已经能够为客户提供想要的那台金属打印机。


  金属打印机未来的增长潜力应该很大,这一点从用户复购比例的增长可以看出来。易加设备的应用重点在工业零部件的制造。此次TCT展会将展出的EP-450设备就是是一款典型的面向工业高端应用的打印机。



  (本届TCT亚洲展上,易加将推出的 EP-M450)


  如何平衡代理和自营业务的可能冲突?


  首先从易加三维的角度,我们是独立的子公司,没有任何代理,我们只做自己的产品,所以我们不是非常关注代理业务的进展。如果从先临三维集团层面讲,因为每个分子公司、事业部有各自的销售目标,各自的客户,一般很少出现冲突。



  (目前先临三维是Stratasys公司在中国的重要代理商之一)


  但是,增材制造的技术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我们不能排除很多新型的打印技术和工艺如桌面金属设备等的出现对于行业的影响,有时候很多应用在市场上是全新的,或者在国内没有,通过代理一个品牌的产品来接触一个新的应用领域是最快的,所以只能说我们看市场的变化来做应对,这也是我们行业最大的有意思的地方吧。


  疫情的影响大概多少?


  与去年同期比较,我们国内1季度的合同数量还有所增长,估计国内的销售不会有大的影响。现在看国际的影响要大一些,尽管1季度的发货量超过去年同期,但去年年底发货的设备都还没有调试,已有的订单发货普遍延迟。随着复工复产,情况已在好转,5月份新发了3台海外设备,打印测试也陆续在恢复。我们在努力消除疫情的影响。